8月17日,昆明市2020年第二期营商环境“红黑榜”新闻发布会在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举行。
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张斌出席会议并为进“红榜”的部门及县(市)区、开发(度假)区授牌。
“红榜”授牌。董宇虹摄
市级26个指标
县(市)区、开发(度假)区
市民网上申请办理营业执照。刘凯达摄
发布会现场设在表现优异县区
设置12块流动“红黑榜”牌子
据介绍,从2020年第二期营商环境评价开始,每一期“红黑榜”不仅要向社会发布,还要通过授牌的形式,对进“红榜”的部门和县(市)区、开发(度假)区给予鼓励,对上“黑榜”的部门和县(市)区、开发(度假)区进行鞭策,真正达到“以评促改”的作用。
“红黑榜”是怎么评出来的
01、为加强市、县联动,在对县(市)区、开发(度假)区的考评中,增加了市级指标牵头部门评分,占县区该项指标总分的5%。
02、为增强指标牵头单位、责任单位协同配合紧密度,在对市级指标评价中,由指标牵头单位梳理责任单位存在问题,列入“红黑榜”问题清单督促整改。
03、为鼓励各级各部门创新工作,持续挖掘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,此次考评增加了“优秀做法”加分项,按指标提交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工作亮点,作为该项指标加分项。
8月18日起开展营商环境拉网式督查
优秀经验
“缴纳税费”指标
线上线下融合 连续四次进“红榜”
作为昆明市营商环境的标杆,“缴纳税费”又一次荣登市级指标榜首,这是该指标连续第四次进入“红榜”。
“缴纳税费”有哪些经验做法可供全市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?市税务局党委书记、局长梁兴涛在发布会上交流了经验。
梁兴涛介绍,市税务局成立了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了“一把手”亲自抓、分管领导具体抓、职能部门分责落实的工作机制。同时,通过创新思路、推进便利化改革,昆明税务也在不断改善纳税人、缴费人的体验。
通过大力推行“涉税事项网上办、线上线下融合办、个性事项线上办、其他事项预约办”的模式,在税务总局185项网上办税缴费事项的基础上,昆明结合本地实际,全面梳理发布285项“全程网上办”清单,积极引导纳税人、缴费人通过互联网办理涉税缴费业务。截至目前,网络申报率已达到99.5%。
同时,对纳税人、缴费人遇到的个性化问题和需求,通过12366服务热线、微信等渠道进行解答;对确需到大厅办理的业务,提供预约服务,分时分批、错峰错期办理。
在传统“进厅领票”的基础上,市税务局新增了全票种“网上申领发票免费送达”服务模式,引导纳税人通过网上渠道,“足不出户”即可办理发票申领业务。今年1至7月,市税务局累计办理留抵退税133笔,退税额11.29亿元。其中民营企业受益最大,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办理退税114笔,占比85.71%,累计退税额10.22亿元,占比90.48%。
梁兴涛表示,下一步,全市税务系统将继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,年内实现自助办税终端全市覆盖,努力打造“7×24小时”自助办税服务;持续对标先进地区,积极推广使用税务U-key,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。
经开区
成立云南首家专业化政务服务公司
92.21分位列榜首
中国(云南)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综合服务中心。
此次评价中,以92.21分排名县(市)区、开发(度假)区第一位的昆明经开区有哪些经验做法?昆明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月冲作了经验分享。
要提升服务水平,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。经开区积极打造“智慧政务”系统,为群众办事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平台,该平台于2020年7月8日正式上线试运行。成立云南首家专业化政务服务公司,打造“前台综合受理、后台集中审批、统一窗口出件”的服务模式。此外,引入海关、交警等专业部门窗口,构建综合窗口与专业窗口并存的“1+3”业务受理模式,设置功能完善的“24小时不打烊”自助服务区。
按照“证照分离”改革全覆盖的工作要求,经开区加快推进制度创新,实现市场主体准入登记一址注册、多地生产经营,有力破解了企业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的难题;推行连锁药店“行业综合许可证”改革,探索将药品零售许可、医疗器械销售许可、食品销售许可三个证合并为药品医疗器械食品销售许可证,并实施告知承诺制,现时申报、当场审批。
推行“先建后验、容缺审批、并联审批”,工程建设审批服务管理事项由87项精简至主流程30余项,审批时限控制在50~70个工作日;提供纳税申报“套餐式”和社会保险“五险合一”服务;与8家银行开展“银税互动”合作,共发放贷款约6亿元,惠及1230户企业;大力推行网上全程电子化登记全覆盖,推动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从申请、受理到审核、发证全流程网上办、手机办。
下一步,经开区将全面推进“证照分离”改革全覆盖,突出“照后减证”试点任务,建立完善“容缺审批”制度,提升管理水平、增强市场活力;加快实施华为“智慧政务”系统升级改造,拓展政务服务系统、网络及数据的互联互通。
此外,健立健全随机抽查机制、重点监管机制、信用监管机制,扩大群众监督渠道, 加快推进监管全覆盖。推进“互联网+监管”系统建设,梳理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和检查实施清单,实现检查实施清单完善率100%,监管行为100%覆盖监管事项。